高职毕业生月薪“跑赢”通货膨胀 机会型创业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主流
——《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年度报告》在京发布
7月15日,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一同编制的《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年度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持续提升,毕业生三年后收入翻番,有六成左右达成了职位晋升,呈现出较为强劲的职业进步能力。
报告共分为学生进步、办学资源与教学改革、政府引导与社会支持、产业服务与地区贡献、面临挑战等五部分,从“学生进步是根本,学校工作是重点,政府引导是保障,服务地方是特点”四个维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情况进行剖析,客观评价了高等职业教育进步一年来获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报告显示,近两年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2013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上升0.5个百分点,比2011届上升1.3个百分点。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月薪持续增长,2013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月薪为2940元,比2012届增长7.7%,比2011届增长18.5%。三届毕业生月薪呈持续上涨趋势,高职毕业生的月薪“跑赢”了通货膨胀。
年度报告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一同编制。报告觉得:中国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持续提升,毕业生月薪增长“跑赢”通货膨胀;高职毕业生对母校工作的认可度有提高,师生交步骤度、对核心课程有效性的评价高于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三年后收入翻番,增速高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水平,且有六成左右达成了职位晋升;2013年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指标与2012年比较均有提高,但地区间存在不平衡现象;产教融合的深度和校企合作的广度持续增加,呈现出合作单位多元化、合作模式多样化趋势;国际合作与交流呈现多样化,合作办学、援外培训和专业标准对接国际等获得新进展。
2013年,政府以财政专项引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步,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革新项目管理模式,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财政专项杠杆用途日渐显著;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给一批项目建设单位亮“红牌”,成为2013年财政专项建设水平监测的闪光点,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尝试。全国高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获得积极进展。
“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创业主流是机会型创业,2013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仅有7%的毕业生是由于找不到工作而个人创业的,这有益于学生进步。”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说,所谓机会型创业就是以抓住和借助市场机会而进行的创业,2011届至2013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机会型创业的比率占到85%左右,这说明高等职业学校在创业教育上获得了效果。
报告显示,2013年政府以财政专项引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步,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革新项目管理模式,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财政专项杠杆用途日渐显著;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给一批项目建设单位亮“红牌”,成为2013年财政专项建设水平监测的闪光点,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尝试。
报告觉得,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加快进步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迎来进步的新机会。面对新时期改革进步的新形式与新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提高水平的同时,也存在着“就业与生源供需变化挑战高职办学模式、‘升本’魅惑挑战高职院校层次定位、应用本科转型进步挑战高职院校独立空间”等一系列严峻挑战。
据了解,本次发布会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牵头组织,近20所高等职业学校,30家大众媒体,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组织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了发布会。